1524 字
8 分钟
碎碎念 Vol.2
2024-09-27
无标签

为了让博客的归档时间线不至于那么难看,暂且用这种零碎的文字记录一下各种乱七八糟的想法。

关于域名#

最近参加了一个比赛,组队之初就被告知后端地址要求是支持https访问的域名。

我一想我不正好有一个域名吗,这下派上用场了。

设置好解析然后挂上SSL证书,测试通过后就提供给了前端。起初还相安无事,直到几天后前端跟我说连接被重置让我找找原因。

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并不是前端排查了很久的请求头出现了问题,而是……发现通过特殊手段能访问后基本验证了我的猜想。

难道是会对Cloudflare无差别拦截?在将NameServer换回默认的之后,发现问题依旧。

看来国外买的域名还是不靠谱啊,最起码对于国内的访问来说。说起来一开始没在国内买是因为当时Namesilo确实比国内便宜十块钱,但是经过两轮涨价以后,反而已经比国内的贵50块钱了。而且在国外的注册商也不算便宜了(所以官网把.com的比价删了)

找个时间还是转回国内吧,正好趁这个机会好好优化一下国内的访问体验,毕竟我自己有时候都访问不了还是挺烦的。

想学前端#

我一直说后端相较于前端其实是孤独的。

之前在网上看到那种用前端的技术实现画了一朵花的视频,评论都在称赞和要代码,而后端的大多数视频,基本都是程序员在相互讨论。前端的东西可以非常容易地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即使他们不懂这方面的技术,还是能够称赞你设计的界面有多么好看,后端的代码写得再好,也只能在同行之间进行交流。

在写了几个因为缺少前端而不能落地的项目之后,想学习前端的想法愈演愈烈。想起来一开始其实是想学前端的,后来稀里糊涂地踏上了后端的学习之路,现在想学前端的原因已经由一开始的想设计出对人类友好的交互界面,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加轻松的使用电脑变为了想让自己写的东西真正可用,能够分享出去,多少带了点功利主义的味道。

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前端的代码总给我一种很乱的感觉。感觉层次感没有没有后端那么强,而且布局什么的还要预览,甚至在不同的设备上显示的效果还不一样,需要考虑的东西有点多。而且前端的技术更迭远快于后端,虽然前端现代化还没有几年,但新技术是每年都有,但是你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大批使用php的网站,甚至好多企业还在用jdk1.8(虽然和node一样最新版不稳定罢了)


最近在学校某门课程的逼迫下被迫速成了一下,发现不去深究原理只是用别人已经写好的框架的情况下倒也没有很难,只是写出的界面只能够满足基本要求,并不好看罢了。怎么说呢看到自己写的后端返回给前端数据前端再渲染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

小时候在阅读完一篇架设网站的作文之后,便萌生了自己也要做一个的想法,于是下载了DreamWeaver8瞎折腾,最后因为家长不是很支持和确实太小能力不够就不了了之了。浅浅学了一下前端,也算是圆了小时候的一个梦。

摸鱼#

最近上课大多都是带着电脑到教室找一个偏僻的角落坐下然后做某一门课的作业(没错就是上面那个被逼着学了一下前端的作业)。

不少人都会选择这么做,一是学校安排的课程,或者老师讲的内容到底有多少用还有待商榷,二是这门课程的作业实在逼得太紧了,我也并不想过多地占用宝贵的课余时间。不知道是否是在学校呆的时间太长了,每到周末总会有一种“出去走一走”的冲动。坐上地铁选择一个没有去过的公园打发时间,总比一下午坐在电脑前无所事事好。

大学里面总是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来分散你的精力,相比让这些事情偷走光阴,摸鱼反而显得名正言顺。在水课或者班会上做游戏的日常,或者看一些感兴趣的文章,拜访他人的博客,让这段时间显得没有那么空白。我甚至在某门课上看完了尚硅谷的微服务课程,这种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时间的权力仔细想想也只能在大学里有了,往前是升学压力的逼迫,工作后更没有多少空余的时间了。

以前总会因为诸如这个星期很忙、马上就要考试了之类的想法去推迟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慢慢地发现要是这么想的话从开学到放假都没有时间去“专注”于我想要做的事,于是开始带着摆烂的心态摸鱼,复习再紧张,总要有放松的间隙吧?于是在最紧张的考试周购入了一盒油画棒,姑且算作逃离信息世界的一点努力。

照着画的,轻喷

碎碎念 Vol.2
https://next.ivmiku.com/posts/240920/
作者
iVMiku
发布于
2024-09-27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